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山一河一云” 拱墅半山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绿色提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2:44:00    

从钢花四溅的工业厂区到层林尽染的城市绿肺,杭州拱墅半山地区的绿色蝶变,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浙大城市学院与半山地区有着地缘相近的天然联系。日前,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韩璐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深入剖析半山地区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模式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清晰蓝图。

韩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乡土地政策、国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研究。

空间重构:打通生态与产业融合的任督二脉

半山的“绿色蝶变”是城市生态修复完善产业发展的较为典型的范例,“在生态与产业融合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和创新思路,为实行生态价值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路径。”

“如何更好推动半山的生态价值转化?关键在于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韩璐教授提出“一横一纵”的空间重构构想,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一横”聚焦空间联动。通过“山”+“云”的康养加科创的廊道连通,实现绿色康养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山”即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即杭钢“云计算”。半山凭借城市绿肺的生态优势,整合周边田园社区、风情小镇等资源,依托杭钢云计算的产业基础,培育智慧健康产业园,为智慧绿色康养提供硬支撑,推动产业链闭环发展。

“一纵”则着力空间贯通。打造“山”+“水”的生态加文化的廊道。“山”依然即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即上塘河等半山水系。打通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上塘河的生态廊道,串联水上巴士站点及附近景点,构建登山、亲水、游园一体化的联动动线,实现“引山入城,引水进山”的格局,让生态资源从孤立的“点”连成发展的“面”。

区域协同:构建生态价值转化共同体

生态价值的转化,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独奏。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韩璐教授提出以“一山一河一云”为核心,构建生态价值转化共同体的空间治理发展模式。

以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绿色一山”。推动拱墅区与上城区联动,形成林下经济和康养经济等生态价值转化模式。自2021年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扩容后,两区在生态保护发展方面深度融合;2024年共同建立“五联五促”工作机制,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未来可借助童子山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推动绿色药膳产业链发展,结合林地流转,促进智慧绿色康养产业协同化发展。

以大运河的生态廊道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蓝色一河”。推动拱墅区与上城区、余杭区、临平区等多区联动,构建水质提升加文化传承的蓝色轴线空间发展模式。拱墅区重点治理杭钢段污染,上城区建设江河汇流生态缓冲带,余杭区改造塘栖古镇并建设运河湿地公园,临平区打造智慧河长系统。同时,挖掘各区文化资源,打造大运河生态IP品牌。当桥西的非遗、南宋的遗址、塘栖的枇杷与运河的农耕文化相遇,文旅经济的潜能便会自然释放。

以杭钢半山数字经济小镇为核心的“白色一云”。推动拱墅区与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等联动,构建生态修复和数字赋能的空间云发展模式,形成算力经济的生态价值转化。杭钢基地已建成“杭钢云”“浙江云”两大算力底座,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未来可通过构建空间云架构、实现算力共享、建立市区生态数据链等方式深化发展。

挑战与应对: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在韩璐教授看来,未来半山在生态价值转化过程中,可能面临产业深度不足、品牌效应不够、跨区域协同缺位等挑战。

针对产业深度不足,需解决文旅项目常态化运营薄弱、本地产品品牌效应少、产业项目功能定位差异等问题,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对于品牌效应不够,要改变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传统形象,突出与周边工业遗存和森林生态结合的独特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孤立景点串联成完整故事线,提升生态旅游变现能力。

面对跨区域协同缺位,需统筹规划划定融合实验区,成立半山杭钢融合管委会或基金会进行统筹管理,形成跨区域联盟或生态产品培育基金,提高运营效率。

未来方向:聚焦三大核心保持持续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韩璐教授认为半山地区生态发展需聚焦三大核心方向。

深化产业链打造。依托童子山百草园中草药基地,联合其他地区开发药膳康养、旅游生态等产品,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培育智慧健康产业园。

打造特色产品体系。建立半山-皋亭山文化保护联盟,统一规划文化展示线,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文化长廊,开通“一山一河一云”旅游专线,推出拱墅生态旅游通票,打造独特生态IP品牌。

拓宽协同链。构建多区联动的生态文化共同体,形成跨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发展。

韩璐教授表示,半山地区的转型是城市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典型范例,其关键在于实现动态平衡,通过空间重构、产业融合、技术升级、制度创新、文化挖掘和数字赋能等方式,让资源转化成资产和资本,形成闭环管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相信在科学规划与多方努力下,半山地区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韩璐,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专家,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农业空间规划与实施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城乡土地政策、国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8项,完成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项目、国土整治中心项目等咨询课题10余项。在《Land Use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