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6:02:00
春日的广水城区,永阳大道绿化带内月季竞放,滨河公园步道上市民悠然漫步,背街小巷里“红马甲”忙碌的身影与整洁的墙面相映成趣……一场以“清洁家园”为起点、向“美丽家园”升级的攻坚战,正在广水大地如火如荼展开。
多维发力:构建全域整治“新矩阵”
广水市将“清洁家园”行动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构建四级治理体系,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聚焦“三堆两垛三乱”,推动城乡环境“大起底”。
通过数字城管平台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准定位、快速派单和高效处置。
源头治理破顽疾。广水市建立“每日巡查、立行立改”机制,划分20多个责任片区,累计清理占道经营3000余处、拆除违规广告450块、清运垃圾6390吨。对建筑垃圾乱倾倒问题,创新“疏堵结合”模式,引导30余家流动摊贩迁入规范市场,保障市容秩序,解决民生需求。
科技赋能提质效。该市数字城管平台及1656个基础网格化身“城市大脑”,通过53个高清摄像头、1000多名网格员,实现问题“秒级发现、分钟处置”。应山大道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违规停车、垃圾堆放,实现执法人员5分钟到达现场处置。
市场运作激活力。广水市引入新安洁等专业企业,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陈巷镇投入295.8万元,实现集镇保洁全覆盖,应山城区262条背街小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洁效率提升30%,主次干道每日机械化清扫2次,人行道冲洗率达100%。
精细雕琢:解锁城乡蝶变“密码”
从老旧小区到美丽乡村,从背街小巷到生态廊道,广水市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境整治,让“面子”与“里子”同步升级。
老旧小区“逆生长”。麻纺小区通过弱电入地、黑化道路、扩容车位等改造,27栋职工楼旧貌换新颜,680米污水管网“雨天看海”成为历史。农业农村局宿舍小区拆除危险建筑物6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60个,居民李大妈感叹:“现在下楼遛弯不怕踩坑,晚上回家路灯亮堂堂。”
双塘村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
美丽乡村“入画来”。十里街道双塘村创新“积分制+群众议事”模式,村民参与环境治理评比,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同时,清理“三堆两垛”,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100余个,昔日的“垃圾湾”变身“网红打卡地”。
生态廊道“串珠成链”。广水市投资2000万元,建设双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00吨,从根本上消除生态隐患。应山河、龙泉河流域27个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修复湿地1200亩,新增沿岸绿道35公里。
共建共享: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广水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清洁家园”行动成为凝聚民心的“粘合剂”。
青年先锋树标杆。广水市组建育才中学青年团员、返乡大学生等300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节水护河”“美化家园”等活动。
长效管护固成果。广水市建立“路长制”“河长制”“林长制”,402个村(社区)划分1656个网格,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城郊街道推行“日督办、周通报”,整改问题360余项;郝店镇红花山村通过“红黑榜”公示卫生评比结果,倒逼责任落实。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广水市以“清洁家园”行动为画笔,在鄂北大地勾勒出一幅“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和美画卷。下一步,广水市将推动“清洁家园”行动向纵深发展,让“高颜值”与“高品质”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刘冬、周春晓、朱光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