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寻甸县公安局金所派出所:土地边界引纠纷,一把卷尺量出邻里和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44:00    

一把普通的卷尺,为何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

在昆明市寻甸县公安局金所派出所,民警有一个特别的工作“搭子”,一把卷尺,它测量过无数大小不计的土地边界。“公平尺”的名声远播乡间,民警更是用“公平尺”工作法,将法理情融入基层治理,让公平正义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解心结:一把尺子量出邻里和睦

“你家再这样占过来就是欺负人了。”顾女士和彭女士为宅基地边界争执多年,两家人从亲密邻居变成陌路人,甚至扬言“老死不相往来”。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多年,村委会、社区干部多次调解都无果。

金所派出所的民警决定换个方式——让“公平尺”来说话。民警查阅了村里的土地档案,还原最初的宅基地划分情况,接着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实际情况。经过一番调查,民警发现,宅基地的边界之所以模糊,是因为早年间村里的土地调整,导致部分界线没有重新明确。

为了让事实更具说服力,民警决定现场丈量。在阳光下,民警拉起卷尺,一点点测量,一笔笔标记,同时邀请双方当事人、村干部及邻居一起全程见证,确保过程公正透明。一条新界线清晰地出现在土地上,顾女士和彭女士同意以此次测量为准,随着宅基地范围重新划定,双方积压多年的怨气也随之散去,两家人终于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量“公道”:群众点名要找“公平尺”

一把尺子,量出了公道,也量出了口碑。

“公平尺”刚解决完顾女士与彭女士的纠纷,又迎来了新的求助。张先生与辖区某企业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报警时在电话里直截了当地说:“我听说你们有‘公平尺’,特地来找你们帮忙。”

这一次,民警不仅带着卷尺,还带上了土地确权证和相关地籍图纸。他们来到争议地块,先将证件一一核对,再按照测量标准,严谨细致地丈量土地。每测量一步,民警都会耐心向双方解释:“这个界线,是按确权证来的,咱们依规处理。”测量完成后,民警向双方展示数据,并引导他们达成协议。最终,企业与张先生都认可测量结果,并约定日后不再因地界问题产生纷争。

事后,张先生感慨道:“以前争吵了几个月,今天几个小时就解决了。”

传乡情:七旬老村长见证“初心路”

在三七种植季,五家农户用拖拉机装来种苗和农具,却被堵在村民刘某和冯某的土地外进不去,“这里是我的地,你们的车凭什么从这里开过去?”

曾经这里确实有一条路,至于有多宽,是否能通过拖拉机,几家争执不下。金所派出所民警在调解数小时后,决定请出“活地图”——70多岁的老村民小组长。在民警的陪同下,他拄着拐杖走到争议地段,站在田边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这条路很久以前就在了,那时候一辆拖拉机刚好能通过,怎么着也得有1.8米宽。”

有了权威证人,民警再结合地籍资料,提出解决方案:恢复1.8米的生产通道,不影响双方土地权益,也保证了村民的通行需求。在征得多方同意后,民警当即现场测量,随着一根根界桩立起来,新的生产道路就此确定。

近年来,寻甸县局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化解都形成“可追溯、可复盘、可闭环”的工作链条,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我们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让群众在每一起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民警而言,“公平尺”丈量的不仅是土地的边界,更是基层治理的精度、为民服务的温度。

在田间地头、村社院落,寻甸县局正用一把“公平尺”,丈量公平正义,撑起万家灯火的和谐安宁。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王丹丹

编辑:姜蕾

审核:段寅彬

二审: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