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3:04:00
春风拂过贺兰山麓,第二农场渠畔机械轰鸣。4月4日清晨,当许多人踏上清明祭扫的归途时,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第二农场渠砌护工程的建设者们已在渠坡面上绑扎钢筋、架设模板。一方方抗冻抗渗混凝土倾泻而下,凝结成守护“塞上粮仓”的坚实屏障。这个假期,300余名水利建设者选择与时间赛跑,用“不停工”诠释“保春灌”的民生承诺。
“每天多干1米,沿线农户就能早一天用上水!”宁夏唐徕渠管理处崇岗管理所副所长张前瑞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施工数据。这条总长10.5公里的渠道,肩负着22.5万亩农田的春灌使命。唐徕渠管理处将“作战图”细化到小时——数十个作业面同步推进,百台机械连轴运转。
据了解,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已被纳入国家重要水利工程规划,第二农场渠砌护工程作为第一批实施的项目,建设标准高,凸显三大技术亮点。一是结构全面升级。坡面采用的30厘米在零下25℃仍保持结构稳定的C35抗冻混凝土,成为这场攻坚战的“秘密武器”。坡脚采用“600毫米厚混凝土+300毫米厚砂砾石垫层”复合基础,全面提升抗冻胀及耐久性;二是施工工艺革新。坡脚与坡面一次性连续浇筑,实现结构整体一体成型,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缝,提高坡面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三是生态综合治理。本次砌护工程将同步推进渠道东侧路面硬化及边坡生态治理,渠道东侧曾经的砂石滩将变成草木葱茏的绿色走廊。
“4月下旬工程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主产区灌溉用水。”张前瑞说。
站在渠顶极目远眺,一行行新栽的柳树正在春风中舒展嫩芽。贺兰山下,水利人的坚守正孕育着塞上江南“藏粮于技”的崭新希望。
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第二农场渠砌护工程现场,建设者正在渠道护坡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数十个作业面同步推进,百台机械连轴运转。
300余名水利建设者选择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