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1:18:00
编者按:春风送暖,政策护航,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新机。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春天里”的民企之声——“济南企业+”系列访谈,对话民营经济一线力量。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东一二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杨芸健。作为济南本土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一二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凭借技术深耕与模式创新,迅速成长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在本期节目中,杨芸健将为揭秘其从初创到行业领军者的成长密码。
创业初心:抓住国产化替代浪潮2017年,中国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彼时,5G-NB-IoT与LoRa技术商用化进程加速,低功耗技术日渐成熟;国家《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密集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爆发,但高端传感器市场仍被进口品牌垄断。正是看到这一机遇,杨芸健果断创立一二三物联网,瞄准国产化替代的蓝海市场。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自主研发,打造高性价比的中高端传感器产品。”杨芸健回忆道。经过数年技术攻关,公司核心元器件国产化比例已达85%,部分产品性能已可对标国际一线品牌。这一成果印证了其战略眼光,也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局之道:三大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初创企业难免遭遇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难题。面对挑战,一二三物联网以“新技术+新业态”模式破局,通过组织、人才与技术三重创新实现突围。
组织创新:激活团队活力
公司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将团队划分为十余个独立核算的创新小组,同时筹建员工持股平台,充分激发内部创业热情。“每个小组都像一家小公司,直接对经营结果负责。”杨芸健表示,这种扁平化结构大幅提升了决策与执行效率。
人才战略:产学研深度协同
企业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共建“智能物联网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以上高端人才,并通过项目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4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
技术攻坚:聚焦行业痛点
针对工业场景需求,公司集中资源研发低功耗、高稳定性的传感器与网关设备。其产品支持多种联网协议,具备“即插即用”特性,大幅降低部署成本。例如,智慧工厂运维系统中的振动传感器仅需粘贴在设备表面,即可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云端。
核心优势:“三位一体”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一二三物联网的定位是“工业物联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构建“传感器+网关+平台”三位一体的产品矩阵,企业已形成“3+12+N”体系——3大基础平台(OTT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12条智能硬件产品线、N个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技术闭环: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
以智慧工厂设备运维平台为例,系统通过振动、噪声、电流等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平台故障信息库进行智能分析,实现“治未病”式的预测性维护。在某汽车制造企业应用中,该系统将设备故障率降低60%,年节省维护成本超300万元。
场景落地:多领域开花结果
目前,公司解决方案已覆盖工业、能源、市政、环保等多个领域:
智慧能源:远程集抄器与抄表传感器助力企业实现能耗精细化管理;
智慧市政:井盖传感器实时监测倾斜、水位、气体等参数,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智慧环境:PM2.5、CO2等传感器将室内空气质量精准控制在35μg/m³以下;
智慧管廊:压力、液位传感器为地下管网提供全天候监测,防范安全隐患。
未来布局:深耕AIoT,向“独角兽”迈进
作为瞪羚企业,一二三物联网正加速向更高目标迈进。杨芸健透露,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实现产品和方案的大规模落地:
技术升级:融合AI与物联网技术,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例如,网关接入DeepSeek AI能力后,可实现设备自我调控,降低运维成本;
产品迭代:推动传感器向免维护、微型化方向发展,采用自发电技术延长使用寿命;
生态构建:开放OTTLINK行业物联云平台,赋能设备厂商、集成商快速上云,推动行业标准化。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杨芸健认为,物联网技术正通过“云管端”架构打通人、机、物全要素连接,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例如,在工业领域,智能运维体系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30%以上。
责任与愿景:以科技报国,争当行业标杆
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后,一二三物联网更感责任重大。“创新引领、行业示范、社会责任缺一不可。”杨芸健表示,企业将持续投入研发,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计划向“独角兽”目标冲刺。
“科技兴国、实业报国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杨芸健总结道。未来,一二三物联网将继续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在物联网浪潮中书写更多“济南智造”的精彩篇章。
结语
从国产替代的破局者到行业标准的引领者,一二三物联网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创新与坚守的力量。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下,这家泉城企业正以技术为矛、以场景为盾,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如杨芸健所言:“物联网的星辰大海,我们才刚刚启航。”
策划:吴磊
统筹:张帆、尹延杰
执行:魏俊怡
主持人:高崇敏
摄像:窦永瀚、孟彤晖
摄影:窦永瀚、孟彤晖
剪辑:窦永瀚
文字:窦永瀚
导播:张光
设计:刘广岩、焦成龙、李强
专题开发:胡中喆
编辑:胡中喆
大众网·海报新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