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50:00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东时间4月12日,美方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关税壁垒的松动能进一步缓解供应链压力,降低相关行业的贸易成本,增强相关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提振市场信心,带动板块估值修复,对港股科技及电子制造板块构成利好。
据悉,特朗普政府豁免了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在内的关键电子产品关税,旨在减轻对美国消费者的价格压力和对科技行业的冲击。实际上,智能手机这类热门的消费电子产品通常不在美国本土生产,即使特朗普想要在美国建立产能也需要数年时间。
此前于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明确表示“集成电路”原产地认定为“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而非“封装测试工厂”所在地。这意味着,部分在美国流片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可能因关税影响而涨价。
近几年,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扶持力度史无前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三期重磅注资3440亿元,规模超越一期与二期之和(3440亿元>3428.5亿元),都是政府在补贴攻克卡脖子技术,并且不遗余力。
从长期看,特朗普关税有望加速国内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加快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建设,部分供应链或加速向其他国家转移,形成新的国际合作关系,推动区域化趋势,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
东海证券发布研报称,3月整体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相对充裕,芯片价格筑底反弹,企业库存依然较高,预计2025年4月整体供需格局有望向好。在国际贸易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国内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高端芯片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催化。
根据SIA数据,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三月平均)截至2024年10月,已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预示半导体周期正处于上升周期,需求端来看,机构认为AI带来的云端和终端芯片增量需求有望成为本轮半导体周期上行的主要推动因素。
WSTS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2025年2月销售额同比为17.10%,增速环比有季节性收窄,2025年1-2月累计同比为17.48%,体现出需求端的整体复苏。从全球龙头企业库存与库存周转天数看,整体库存略微下降但维持近几年高位,周转天数连续8个季度维持高水平震荡。
光大证券研报称,中美持续性高关税将推动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首先,以流片地认证原产地,美系IDM厂商竞争力受损,利好国内CPU、存储、模拟、射频、功率类厂商。
新规发布前,美国流片生产的半导体若在东南亚或中国封装测试,原产地可按照“封装地”认定,但明确原产地按“流片地”后,美系IDM厂商价格竞争力下降,包含CPU厂商英特尔、模拟厂商ADI和德州仪器、射频厂商Qorvo、存储厂商美光科技、功率厂商安森美半导体等,利好国内相关厂商加速国产替代。
其次,美国芯片制造回流战略被打乱,利好中国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
若中国关税反制政策长期存在,一方面国产模拟、功率、射频厂商竞争力增强,为晶圆厂的成熟制程带来更多订单;另一方面,美系IDM厂商有望从美国流片转向中国晶圆厂代工,以规避中国加征关税影响。
银河证券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短期来看,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将面临压力。长期来看,关税的影响有可能带来下游需求复苏的推迟、相关订单的取消等情况,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企业有望受益。
信达证券认为,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能力已逐步提升,对美国产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的比例为4.4%,2023年已下降至2.4%,但部分领域对美国依存度仍较高,此次关税政策或进一步推动半导体自主可控。
相关概念股
中芯国际(00981):公司产能利用率已于1Q23阶段性见底,3Q24达到90.4%,供需状况持续好转。AI拉动先进制程代工需求,中芯国际作为大陆代工龙头有望充分受益。需求端,由于先进制程可以同时带来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好的功耗,AI时代云端算力芯片(如英伟达H100,4nm)和终端SoC(如高通骁龙8Elite,3nm)对先进制程的需求持续提升。供给端,根据TrendForce,中芯国际于2021年开发出N+1,于2022年开发出N+2制程,是大陆少有能够量产先进制程的企业,公司在大陆先进制程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机构判断未来本土算力芯片需求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而提升,中芯国际有望充分受益于本土AI浪潮。
华虹半导体(01347):业内人士看来,华虹半导体2024年第四季度付运晶圆数量和售价提升显示,功率半导体市场正在开启复苏。公司将继续推进12英寸工厂的产能建设,重点发展55纳米和40纳米的MCU技术,并加强高压功率器件的研发,以更好地满足汽车和工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华虹半导体将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功率及电源管理芯片类需求的增长,预计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强劲。
上海复旦(01385):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5.90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5.73 亿元,同比下降20.42%。目前公司FPGA 产品线以28nm 制程为主,部分65nm 制程千万门级产品。2024 年公司新一代多款1xnm FinFET先进制程FPGA 产品完成样片测试,2.5D封装FPGA产品完成可靠性考核,处于小批量产阶段,市场端稳步推进。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