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空育种助力东川花椒产业升级 首批幼苗长势喜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04:00    

3月15日,记者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以下简称“省林科院”)的试验基地内看到,首批搭载神舟十六号完成太空育种的东川竹叶花椒种子,已成功培育出37株幼苗。经过154天太空辐射的“天选之种”幼苗叶片肥厚、茎秆粗壮,株高较普通品种增长42%,展现出显著优势。

省林科院副研究员呼延丽例行来到棚中,精心为37株“太空东川花椒”幼苗浇水,阳光下的幼苗长势喜人。“时至今日,培育的花椒苗生长近1年,幼苗6个月后进入生长旺盛期,农艺性状与未经太空辐射的苗木比较,株高和地径均提高46%,叶片、枝刺、叶刺呈现差异化特征。”

“花椒育种工作,我们前期遇到的困难是怎么给这些种子控温、保湿和保证充足的光照条件。”负责管护“太空花椒”苗木生长的呼延丽介绍。

“航天育种更像是‘开盲盒’,由于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多向性,并非所有种苗都会发生有益突变,还需通过后期不断选育,选育出良种才能进行推广利用。”

为进一步扩大育种范围,开展了第二批花椒种子1万粒搭载试验。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18时30分发射。2024年10月11日10时39分着陆,在轨时间13.5天。目前航天种子在育苗盒里用具有保温、保湿、抗菌的进口水苔作为基质进行培育,待出苗后进行移栽。

呼延丽介绍,“花椒无融合生殖特性和搭载时间长短等原因均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东川区立体气候明显,可利用土地多,适合花椒生长发育。2023年5月3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组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东川区精心挑选了竹叶花椒、无刺青花椒两个品种共3220粒开展搭载试验。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23年11月搭载材料返回地面,搭载历时154天。随后省林科院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育种工作。2024年3月花椒种子开始发芽,至6月共移植37株幼苗。

目前,培育的第一批太空花椒苗,已经达到移栽标准,将在今年雨水落地后,移植到东川乌龙镇的“航天科工帮扶花椒太空育种基地”,由省林科院和东川区搭建‘院地’合作模式,与区林业和草原局共同进行培育。

尽管太空花椒育种初见成效,但是老百姓要真正吃上太空花椒还有很长时间。在太空种苗的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将对出现的不同变异进行筛选和鉴定。他们会关注那些表现出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进一步的选育,进行品系鉴定、区域化试验,期望最终培育出更优质、高产、适合当地生长的花椒良种,进一步推动东川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航天科技成果在广袤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东川区依托航天科工帮扶建设乌龙镇花椒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花椒育种园 50 亩,实现了航天育种与地域特色产业的深度耦合。”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黄晓梅表示,随着第二批1万粒实践十九号搭载种子即将进入育苗阶段,这项“星火工程”正为干热河谷种植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花椒种子为何要“上天入地” ?

为什么花椒选育要将种子送上太空?它们仅仅是躺在航空舱里去外太空“旅游”一趟这么简单吗?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陆斌介绍,“花椒与其他作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无融合生殖生物学特性,即雌性植株不需要经过受精,直接由珠心细胞发育成胚,进而繁殖后代。花椒无法通过传统杂交育种方式选育新品种,通过外界的辐射是选育新品种的方式之一。此次筛选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稳定的花椒种子送入太空后开展空间诱变试验,希望通过遗传改良,选育花椒良种。”

省林科院副院长郭永清表示,“种业是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良种是第一要素。省林科院聚焦东川干热河谷花椒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于2022年双方建立了院地合作模式,开展花椒“太空育种”、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通过人才下沉、技术下乡助力东川产业发展。”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全媒体记者 伏立群 张颖

视频/图片:李浩

编辑:汤维

审核:伏立群

二审: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