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手足口病,也别对它的“好兄弟”掉以轻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25:00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医生,我家孩子说喉咙痛。”“孩子手上、屁股上长坨坨了,这是怎么回事?”“医生,老师说我家孩子喉咙长疱了!”……7月3日,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岳阳市中医医院儿科获悉,从5月中下旬以来,门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经查体和评估后,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7月2日,湖南疾控发布相关信息,4—7月份是我省手足口病的流行期,6月以来我省进入手足口病的发病快速上升期,报告病例数持续增加。从省内哨点医院的监测情况来看,6月手足口病报告数快速上升,已超过去年的高峰水平。而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手足口病的“好兄弟”,也随之一同升高。

两者有什么区别?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易引起流行。

与手足口病发病症状相似,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后,也会引起儿童出现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表现。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会在口腔中出现,而手足口病的疱疹除了口腔,还可能会出现在手部、脚部、臀部等部位。

儿童患病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症状都较轻,但少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重症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感染后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时间超过3天),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烦躁不安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四肢冰冷、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肢体抽搐等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

如何更好地避免儿童受到感染?

家庭成员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让孩子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水杯等,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家中卫生清洁,勤开窗多通风,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进行清洗消毒。

暑期旅游旺季,家长应尽量不带孩子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需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游玩后做好清洁消毒。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每天检查孩子的手、足、口腔等部位是否有皮疹,测量孩子的体温。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疱疹性咽峡炎有预防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得过手足口病,可能会再得,不同病毒型别可导致多次感染。医生提醒,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周可自愈,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需警惕重症早期表现,及时就医是关键。科学防护+细心观察,才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高发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