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5:13:00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方凯)“五一”国际劳动节不仅是致敬劳动者的日子,也是回溯人类劳动文明演进的契机。5月1日至3日,大同市博物馆分馆北朝博物馆以“器物有声:听文物讲述劳动的故事”为主题,通过解读馆藏文物与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聆听”文物背后的劳动史诗,感受从刀耕火种到精工细作的文明历程。
5月1日上午,活动以探寻模范之源为主题,为大家揭示“模范”一词的由来。现场,社教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着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让大家了解到“模”与“范”在青铜器制造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得知“模范”为何代表着标准与榜样。为了让历史“可观可触”,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青铜鐎斗玻璃滴胶画创作环节。青铜鐎斗,作为古代的一种炊具,造型独特,线条优美。北朝博物馆以其为灵感,将现代滴胶工艺与之相结合,用色彩和创意赋予青铜鐎斗新的生命。
5月2日上午,活动以北朝博物馆展览文物陶碓、陶灶、石磨等农业生产生活用具为线索,通过回溯人类劳动的历史脉络,揭示劳动在文明进程中的核心作用。随后,大家化身为考古工作者,体验了考古发掘材料包。每一次小心地探查,每一次惊喜的发现,都让大家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巧思与辛勤。
5月3日上午,以北魏明堂藻井为蓝本,社教老师为大家解读了藻井“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剖析榫卯结构以及莲花、忍冬、飞天等彩绘纹饰中蕴含的古人宇宙观与工艺智慧。经过了解藻井文化内涵后,大家以泥板为画布,用矿物颜料绘制北魏明堂藻井图案,在躬身实践中,感受古代画工“一笔一画绘乾坤”的专注力,触摸千年未褪色的匠心温度。
这次“器物有声:听文物讲述劳动的故事系列社教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我们在文物的世界中,听到了劳动的声音,感受到了劳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