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手作青团、纸鸢制作……烟台这场清明民俗文化集市趣味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14: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4月2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文明新风”烟台市2025年清明节文化传承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烟台山顺利举行。在活动现场的“上山踏青趣”清明民俗文化集市上,青团、面燕、香囊以及纸鸢制作和植物拓印等摊点,吸引了路过的市民、游客驻足体验,现场热闹非凡。

面燕,又称为“寒燕”,是一种流行于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的传统面食,清明期间人们用“蒸面燕”的方式期盼燕子的早日归来。“看到社区群里说今天烟台山上有民俗市集,我赶紧带着家人过来参与。”在清明民俗文化集市面燕制作摊位前,葛女士边制作面燕边笑着说,等学会了回家自己做。

现场开展的植物拓印体验活动引来了众多市民踊跃参加。大家使用树叶等植物,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构图布局到敲打固色,一幅幅“自然美景”跃然手绢上。“第一次体验植物拓印,很有趣。”市民张红红说,“通过敲打树叶等植物,把春天的颜色留在了手绢上,可以带回家。”

市民和游客体验植物拓印。

青团摊点前也是格外热闹。大家了解了清明吃青团的由来和寓意后,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在烘焙师刘闯的指导下,青翠欲滴的外皮,甜糯酥香的红豆馅儿,在众人手中揉捏搓握,不一会儿令人垂涎的青团就诞生了。养正小学学生张安雯体验了手作青团后说,她学到了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手作青团摊点前围满了体验的市民。

风筝以寄思,扶摇青云上。原烟台市风筝协会会长张洪昇向市民展示了他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传统风筝,讲述了风筝的悠久历史、分类以及制作过程。“传统风筝需要扎、绘、糊、放,简称‘四艺’。”张洪昇介绍说,指的是扎架子、绘花彩、糊纸面、放飞风筝。他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草药香囊源于中医‘衣冠疗法’,古人利用穿着的衣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在香囊制作环节中,来自扬帆助学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带领大家认识草药并制作香囊,领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在文明祭扫方面,哪种行为不符合移风易俗要求?抵制高额彩礼和攀比之风不包括什么?…… 在文明实践宣传摊点前,市民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有奖问答”活动,深入了解如何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一位参与活动的市民拿着获得的奖品笑着说:“倡导文明新风既省钱又体面,回家得跟孩子们好好说道说道!”

不少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表示,这样的特色集市,不仅让他们体验了清明节民俗文化的乐趣,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深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