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苹果新品引爆eSIM,三大运营商开启博弈局:联通抢跑,移动谨慎,电信待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7:17:00    

图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10日讯(记者 翟智超)那个需要找卡针、拔插SIM卡的时代,或即将成为过去式。

9月10日凌晨,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iPhone Air——这也是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据官方介绍,eSIM是一种符合业界标准的数字SIM卡,它内置于iPhone内部,不再需要实体SIM卡,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更灵活、更安全,尤其适合全球旅行场景。

实际上,苹果对eSIM的布局早已开始。从iPhone XS系列首次引入eSIM功能,到2022年美版iPhone 14全面取消实体卡槽,eSIM技术一步步走向成熟。

最新,苹果在其中国官网也明确写道:“中国联通是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运营商。”这一表述,迅速将eSIM推至市场中心,也悄然引出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eSIM业务上的不同布局与策略应对。

政策松绑、终端倒逼与运营商战略分化

eS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政策敏感地带。2023年7月,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相继暂停了智能手表的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通信专家刘刚对蓝鲸科技记者表示,“彼时eSIM的’空中写号’特性,在实名认证环节存在漏洞,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远程开户和电信诈骗。”

这一政策僵局在2025年6月迎来重要转折——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三大运营商全面推进eSIM技术应用。随后在2025年9月,中国联通在《5G AI终端白皮书》中明确规定,支持eSIM的5G终端需预装由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共同认可的eSIM证书。这一标准化机制为eSIM的监管与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基础。与2023年“一刀切”式的叫停相比,政策逻辑已显然转向“以技术保障为前提的有序开放”。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产品策略也加速了中国市场的技术适配进程。2025年,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iPhone Air全面采用eSIM设计,这种“硬件倒逼”策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市场的技术适配进程。

中国三大运营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布局。中国联通采取积极先发的姿态,早在iPhone Air发布之前就已全力支持苹果eSIM项目。2025年9月9日,其官方服务平台“我的eSIM”正式升级为“联通eSIM”,强化品牌识别度。另据中国联通客服透露,“目前已在天津、北京、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eSIM业务,其他城市的开放时间尚未公布。”刘刚分析认为,“联通之所以采取主动策略,或是在面对移动和电信庞大的用户基础时,必须借助eSIM这类差异化技术吸引高价值用户,以实现市场突破。”

相比之下,市场领导者中国移动在eSIM推进上显得更为谨慎。此前其eSIM业务主要集中于智能穿戴设备,如OPPO Watch X2系列已支持“一号双终端”业务。随着iPhone Air的发售,中国移动相关业务也在加速。中国移动方面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已经支持eSIM手机业务,稍后开放服务将另行告知”。手机行业分析师李莎告诉蓝鲸科技记者,“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实体SIM卡长期形成的使用习惯,是其策略制定的关键考量——用户转换成本与运营稳定性不可忽视。”

中国电信则突出体现了合规优先的原则。“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预计在近期获得工信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将很快向用户开放包括iPhone 17在内的eSIM业务办理。具体时间敬请关注。”中国电信方面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

产业链如何抢占百亿eSIM生态

据QY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全球eSIM卡行业正步入快速扩张阶段,尤其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增长显著。预计到2031年,全球eSIM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中国不仅是全球eSIM模块的重要生产地,同时也是需求快速增长的核心市场。从产业链看,eSIM生态已初步成熟。据悉,上游涵盖eSIM芯片、模组与平台服务企业,中游以三大运营商为主导,下游则延伸至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终端制造商。

随着eSIM市场加速渗透与广泛应用,国内多家A股市场的上游企业已率先享受到行业红利。这些企业的核心发展路径,在于与主流手机厂商、三大运营商等下游终端及运营主体建立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以紫光国微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eSIM产品已实现向多家主流手机厂商批量供货。

对运营商来说,eSIM意味着可观的成本优化空间。中国移动研究院测算表明,全面推广eSIM后,用户管理成本预计可降低30%以上。在当前5G资费持续下调的背景下,运营商对通过技术手段降本提效的需求日益迫切,eSIM正逐步成为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据某运营商人士跟蓝鲸科技记者透露,他们拓展eSIM业务的思路是先锁场景、再锁终端、最后锁用户。

终端厂商对设备轻薄化和内部结构优化的追求,也助推eSIM加速普及。苹果、华为等头部企业不断致力于缩减物理卡槽所占空间,以腾出更多位置安排更大容量电池或更复杂的摄像模组。例如,本次iPhone Air实现5.5毫米的超薄机身,正得益于彻底取消物理SIM卡槽。对此,某手机品牌人士称,可借eSIM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像打造超薄机身、提升续航或升级影像配置,用差异化产品吸引消费者。

然而eSIM在国内的全面落地仍面临一定挑战。例如,中国联通目前要求iPhone Air用户必须至线下营业厅办理eSIM激活,这与eSIM“远程写卡”的便捷特性看似相悖,实则是在当前监管框架下平衡安全与便利的折中方案。根据《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运营商需严格核验用户身份信息,eSIM的远程操作特性确实为实名制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因此,线下激活成为现阶段符合合规要求的现实选择。

长远来看,eSIM技术有望重构通信行业竞争格局。“传统SIM卡造成的转网门槛逐步减弱,eSIM使‘携号转网’变得更为顺畅。随着用户切换运营商门槛的降低,市场竞争焦点将从以往的资源壁垒逐渐转向服务体验与资费水平,推动行业进入以用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李莎补充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