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9:30:00
《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1日4版。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00年栉风沐雨,100年波澜壮阔,100年春华秋实。北疆红色工运走过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工会百年历史画卷中的壮美篇章。
全区工会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领域劳动和技能竞赛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启动现场。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于1949年5月1日的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在70多年的奋进征程中,筚路蓝缕,踵事增华。自治区总工会不忘忠诚党的事业初心,践行竭诚服务职工使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自治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总工会紧跟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担当、展示作为,奏响了北疆工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的恢宏乐章。
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根铸魂
持续建设富有“工”字特色的思想引领“根据地”,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群众中“热”起来,让“工会好声音”在基层一线“响”起来,让工会重点工作在社会上“亮”起来。
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上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和“北疆工人大思政课”,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宣讲专家库成员和职工宣讲团成员开展宣讲,受众人数达到2000多万人次。
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提出并实施自治区总工会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项措施,深入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建成112个职工文化阵地、7100多家职工书屋、1200多家职工讲堂,开展“暖边北疆行”关爱行动,组织北疆职工乌兰牧骑开展现场慰问演出,开展以“石榴花开别样红”为主题的职工演讲、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我们的新时代”短视频大赛等文体活动11万余场次,服务职工2000多万人次,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家园更加亮丽多姿。
自治区总工会北疆职工乌兰牧骑开展“暖边北疆行”送文化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
团结动员职工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持续搭建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让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旗帜在繁忙的工厂和火热的工地高高飘扬,让更多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脱颖而出,让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服务大局成效凸显。围绕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等重大战略,聚焦自治区党委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工作大局,连续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产业工人在行动推进会、“三北”工程攻坚战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大会战、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区工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助力“温暖工程”行动现场推进会、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能源体系”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助力自贸区创建工程打造北疆亮丽口岸工会推进会、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40周年观摩座谈会、助力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部署实施助力“六个行动”的27项举措,引领广大职工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
自治区总工会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打造“就业直通车”。
产改工作走深走实。落实党中央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战略部署,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构建起工会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自治区出台提升职工技能、提高职工待遇等产改工作相关文件40余个,全区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06万人次、121万人次。建立28所内蒙古工匠学院。开展农牧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帮助2.4万名农牧民工提升学历能力。包头市成为全区第一个“工匠之都”。
劳动竞赛提质增效。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开展50项全区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年均带动全区4.06万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竞赛活动。累计举办覆盖17个行业(产业)、1262个工种的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有效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助力实施“六个工程”,连续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助力自贸区创建工程打造北疆亮丽口岸工会推进会等“十大行动”,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中作贡献、展风采。
职工创新硕果累累。加强职工创新体系建设,打造296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涌现出8.62万项创新成果、1.423万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推荐、评选7888名全国和自治区劳动模范、4303名全国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949家全国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2607家全国和自治区工人先锋号、85名“北疆工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视劳模服务管理,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劳模疗休养工作的意见》,组织3677名全国、自治区劳模进行疗休养。
架起连心桥、当好稳压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赢促稳
扎实铺就职工得实惠、企业促发展的双赢之路,让广大职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保障,让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企业集体合同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民主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公司职工董事职工监事条例》。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职工疗休养、职工技术创新等议题,与自治区政府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出台《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各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自治区共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4540家、工业园区19个。持续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季”活动,全区建会企业签订集体合同15.24万份,覆盖企业18.62万家,集体合同建制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积极化解劳动争议。扎实开展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12351+”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工会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53件,为3.16万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52亿元。全力推动构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全区12个盟市和103个旗县(市、区)建立诉调对接工作室,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5545件,为10849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87亿元。
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监事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全区建会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业分别有11005家、32918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的企业分别有3381家、2815家,其中,有职工董事1615人、职工监事1707人。组织420万人次职工参加“劳动托起中国梦·法治烛照职工心”法律知识竞赛。“安康杯”竞赛参与企业超过1.4万家,覆盖职工超过347万人。
倾情办实事、当好“娘家人”
职工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努力打造广大职工走向共同富裕的助推器,让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让广大职工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广大职工逐步享有高品质幸福生活。
困难帮扶温暖人心。举全会之力帮扶困难职工,筹集使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帮扶资金11.9亿元,56171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同步如期迈入小康,开展职工困难帮扶项目168个,服务职工21.3万人次。连续14年开展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2.9万个,入场求职28.1万人次,线上访问量432.6万人次,16.7万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筹集21亿元款物开展“两节”和常态化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479万人次。
服务职工持续发力。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推树全国和自治区试点单位74家。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每年为每位参互职工补助10元,累计投入参保补贴8507万元,发放补助金3.23亿元,33.3万人次受益。建设124个职工服务(帮扶)中心、3012个工会驿站、1600多个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出台《关于加强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意见》,组织7.8万人次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
重点服务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走访慰问、关心关爱、就业服务等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服务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区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2078个,发展会员23.8万人,实名认证21.2万人。从经费支持、技能提升等方面出台支持头部平台企业工会工作的十大措施。为全区4万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等群体开展“两癌”筛查。开展“同商共议·和谐共赢”平台企业集体协商专项行动,覆盖平台企业3083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4.6万人次,有效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助力兴边稳边固边。开展“暖边北疆行”关爱行动,行程5000多公里、走访12个口岸,组织北疆职工乌兰牧骑累计开展近300场下基层慰问演出;投入3378.5万元慰问边境、口岸职工和守边固边红色堡垒户、党员中心户2.67万人;投入1660万元支持口岸工会组织建设,彰显工会社会责任。
增强吸引力、激发生命力
工会组织建设强基固本
主动营造心系职工冷暖的温馨家园,让越来越多的职工成为工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让广大职工不断增强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党建引领行稳致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实施作风建设提升、深化、巩固、拓展四年行动,有效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不断增“三性”去“四化”,出台42项工会改革措施,工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出台工会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将区总补助标准由700元提高到1500元,使工会社会工作者成为基层工会不可缺少的力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完善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请示、报告制度。持续塑造工会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培训各级工会干部超过40万人次,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工会主席实现高配,全区三级地方工会共配备兼职副主席182名,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基层一线职工代表进入各级工会领导班子。
工会组建扩面提质。健全完善党建带工建机制,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加强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加强和规范基层工会建设,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建全国、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295家、模范职工小家85家。加强口岸工会和“小三级”工会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达标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1064个。深化“旗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工会经费向旗县和基层倾斜力度。
数智工会加速推进。建成智慧工会系统,初步构建起基础数据全区统一、基本业务全区通办、普惠服务全区共享的数字化工会工作体系。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投入9600万元,开展线上普惠活动285项,惠及职工227万人次。北疆工惠APP注册用户284万人,累计用户访问量12.6亿人次。
继往开来,再续华章。自治区总工会将赓续百年红色工运基因,弘扬坚持党的领导光荣传统,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在建设亮丽北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沙志媛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