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副楹联话将军——浅谈杨靖宇将军的文化素养和文艺创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0:37:00    

文/张承训 岳长新

杨靖宇(资料照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作为将军的家乡人,为表达对将军的崇敬和怀念,日前,笔者再次参观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在新修整的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的大门口,笔者看到一副杨靖宇早年撰写的楹联:庆今日克复郑汴澄清黄河水;祝他年直捣幽燕扫尽长城灰。据了解,这是杨靖宇将军存世文字中唯一的楹联,是1927年杨靖宇为庆祝北伐军胜利收复郑州、开封而作。作为一个楹联文化研究者,笔者敏锐地认识到,该联文字讲究,对仗工整,寓意深远,气势豪迈,堪称一副抒情寄意的佳联。杨靖宇此年22岁,能写出此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好联,其文化素养非同寻常。

在参观完两个纪念馆及研读大量相关资料后,笔者更坚定了这样一个看法:杨靖宇将军能撰联、能著文、能赋诗、能作歌,爱吹口琴,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文化创造力。他不仅是一个革命家、军事家、铁血将军,更是一个读书人、文化人。将军本色是书生。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信仰坚定、思想深刻、感情丰富、多才多艺的革命文化创造者。

1940年2月23日,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他的遗物有手枪、钢笔、笔记本和口琴,他的胃中仅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身上的手枪,胃中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是将军身经百战铁血英雄的明证;而钢笔、笔记本、口琴,则是他剑胆琴心文武兼备的标志。

杨靖宇将军在短暂的一生中写有多种体裁的文字作品:楹联、古文、诗歌、歌词及文告等。确山县曾出版《杨靖宇将军诗文选》。从现有存世的作品来看,其内涵丰厚,思想深刻,文字生动洗练,鼓动性、感染力强,是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从中选择数篇,和读者共赏。

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示有杨靖宇在确山求学时所写的两篇文言散文,其中一篇为《与友人论修学方法书》:

夫学问之道,理深义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人数十寒暑之光阴,而欲悉数浏览,洞瞭胸中,忧忧乎难矣哉。或曰:口不绝吟,手不失卷,朝夕诵读,兀兀穷年,理虽精奥,罔不获之;或曰:闭户潜修,外事莫顾,专心致志,念兹在兹,义虽难解,靡不释之。余以二者之言,非折衷之道也。若朝夕诵读,而不加详细考察,将恐流于不思则罔之弊;若闭户潜修,仅目力达到之地,能一一贯澈,亦恐未免不学则殆之诮。胥斯观之,莫妙错综组合,理有未获,旁博访咨,遇有先觉之老成,虽寄宿异己,亦不妨负笈屈求。犹如孔子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事有未达,必详细参考,勿妄以臆度,逢较劣己者,务静心恭询,犹如论语孔夫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也。如是,朝于是,夕于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则理无不获,事罔不达。修学之法,舍此其道未由。耑此。敬呈仁兄核断。

此文虽然简短,但文字古雅流畅,论证严密,强调求学务必获理达事,反对闭门读书,倡导求学要详细考察、旁博访咨。细读此文,我们很难想象如此成熟的思想和表达能力会出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之手。

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示有杨靖宇在抗日斗争中创作的两首歌曲:《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和《西征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结束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州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西征歌》: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

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

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齐欢迎。

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

中国红军,已到热河,眼看到奉天。

西征大军,夹攻日匪,赶快来会面。

日匪国内,党派横争,革命风潮展。

对美对俄,四面楚歌,日匪死不远。

紧握刀枪,向前猛冲,同志齐踊跃。

歼灭日匪,今田全队,我军战斗好。

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

盔甲枪弹,缴获无数,齐奏凯歌还。

同志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

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大军。

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收复矣。

品味此歌曲,歌词简练生动、节奏鲜明,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这些歌曲被广为传唱,对于抗联队伍和战士来说,既是军事动员,又是政治号召,为抗日斗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关于《西征歌》,杨靖宇曾这样说:“信仰要坚定,士气要鼓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一定要和中央红军在长城边上会师。为此,我在龙岗山脉的上龙头写下一首《西征歌》,务请各位将领带回去传唱,把士气振奋起来,为祖国收复失地而战,为祖国解放而战。”由此可见杨靖宇领军抗敌的坚定信仰、宣传思想和宣传艺术。

在搜集有关资料时,笔者读到了杨靖宇在东北写的两首古体诗。

其一为五言诗《田中奏折》:

世上岁月短,囹圄日夜长。

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

这是1930年杨靖宇在日伪监狱中读到《田中奏折》,他意识到日本入侵中国的战争已经风雨欲来。他在狱中长夜难眠,赋诗感怀,可见其政治之敏感,革命之急迫。

其二为歌行体诗《送战友编歌壮行保国家》:

穿上征袍擐盔甲,

志强男儿保国家。

今日相聚要开怀,

共商大计闯天下。

共君一夕话,

明日各天涯。

纵然惜别总有时,

相约再会在松花。

先建根据地,

军民共一家。

同仇敌忾抗日寇,

联合义勇把敌杀。

三江出奇兵,

辽东跃骏马。

白山黑水齐出动,

复兴我中华。

祝君捷报传,

盛于五月花。

振臂高呼我必胜,

鸭绿江边饮战马。

这是1932年4月初,杨靖宇担任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时,周保中去吉林向杨靖宇辞行,杨靖宇百感交集,赋诗赠于周保中。此诗情深意厚、壮烈豪迈、慷慨悲壮,可见杨靖宇抗日救国志向之坚定。

由于岁月久远,我们读到的杨靖宇作品只是他全部创作的一部分。从这些有限的作品中,我们领略了将军的革命信仰、报国情怀、抗敌意志及深厚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好的继承,在艰苦的革命生涯和抗敌斗争中有不凡的文化创造,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伟大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文化创造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