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8:11:00
作者 王飞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庄桂花 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系统部署。贯彻落实《纲要》的部署要求,高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实效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切实履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责任。二是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各项决策部署,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一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把其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思政引领力赋能创新人才培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一是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建设,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创新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使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具体落实到各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明确课程的育人任务、发挥育人功能,真正做到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向同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协同发力、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