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3:10:00
来源:【深圳侨报】
3月31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深圳市共有7个区上榜,其中,龙岗区位列第五,继2024年之后再度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前五。
一座产业基底坚实的经济大区何以创新动能澎湃涌动?无论是在宏观叙事还是个体感受里,答案皆是有迹可循的。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宏观上,创新龙岗的不二法门,在过去一年的种种数据中直观而鲜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接连落户龙岗;86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职院士增至12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中,龙岗的创新驱动引擎被持续点燃。
微观上,广袤龙岗的创新足迹同样清晰可辨:高巨创新深耕无人机领域十余年,在全球400多个城市呈现数千场无人机编队表演,在这一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比超过70%;艾比森以“一块屏幕”闯世界,巨幕LED显示屏点亮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目之所及处,一幅创新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龙岗大地徐徐铺展。
源头创新风帆正劲
漫步于龙岗的深圳国际大学园,有心人会发现这样一幅饶有生趣的图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年轻的学子正为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欢呼雀跃;一路之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里,青年教师忙着为新的科研项目寻找破题之路;不远处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内,不同肤色的国际人才在为一个科研课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应AI浪潮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学科享誉海内外;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备受企业关注……近年来,深圳国际大学园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谓亮点纷呈、捷报频传,既生动映照出其所处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风华正茂,同时也让人不禁对龙岗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倍加期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官方数据显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各类创新资源近年来呈加速集聚之势,目前已有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9个重点研究院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余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国际科创资源、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过去十年间,仅在人工智能领域,该校便布局了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高端基础研究机构,同时孕育出一大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各类研究成果百花齐放。截至目前,该校已有40多名学者入选2024年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网络通信、运筹学、自动化工程等领域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90后”助理教授王本友即是龙岗源头创新动能涌动的一道生动缩影。去年,他带领平均年龄24岁的科研团队深耕“AI+医疗”领域,开发出世界首个垂直医疗大模型——“华佗GPT”。如今,该大模型已在龙岗的11家公立医院部署,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服务累计交互人次达100多万次,日均用户访问量近万次。“龙岗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这里的资源禀赋为我们做研究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雨露。”王本友说。
企业创新效能凸显
3月31日晚,龙岗企业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挑战“世界最大的LED网状飞天屏”,以显示面积达72.66平方米的“飞天屏”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与传统的地面展示相比,‘飞天屏’不仅能实现超大面积的展示,还可结合高清透明显示技术与飞行设备,在空中创造出更为震撼和灵活的视觉效果。”御光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说。
御光新材料“飞天屏”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今年1月1日在深圳大运天地迎来首秀,到此番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御光新材料“飞天屏”的进阶之路,正是众多龙岗企业坚持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越来越多的“龙岗智造”正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东风,劈波斩浪、扬帆出海,向世界展示龙岗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的强劲势头与无限潜力。
“一池活水,持续供给企业和产业升级所需。龙岗的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适宜影视行业发展了。”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华军说,近年来,随着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快速发展,影视产业所需的技术、人才等资源日渐丰足,产业链上下游愈发顺畅,“这几年,我们真切地尝到了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发展红利,不但营业额翻了两三倍,还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长津湖》等多部国产大片的制作。”
聂华军口中的“一池活水”,在龙岗有着诸多可感可知的现实佐证。近年来,龙岗区坚持政策和服务两手并重,从科技研发、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通过精准政策和优良服务的合力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
龙岗本土企业艾比森。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龙岗企业高校参与项目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约占全市一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7.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5800件,均为全市第一。可以说,深耕于龙岗这片创新沃土,无数向新而行的龙岗企业正以鲲鹏展翅之姿,遨游于一片又一片产业新蓝海,共同绘就了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新长卷。
科技成果加速从“书架”到货架
高校院所连绵成片、产业园区集群成势、创新平台加速汇聚……近年来,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龙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为一片科创高地。而如何让其丰厚的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成为龙岗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龙岗区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破题之路:通过为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顺利“变现”。
无人机编队表演在深圳大运中心梦幻上演。
“在‘科技成果超市’找专利,就像逛商场一样方便。”不久前,大运软件小镇某生物医药初创企业负责人通过“科技成果超市”,从香港中文大学引进了自己亟须需的一项专利成果,这种畅通的产学研对接体验让其感到格外惊奇,“有了‘科技成果超市’,原本需要四处找寻的专利就像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触手可及。”
“科技成果超市”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龙岗区人民政府等多方合作共建,是深圳首家集“科技、产业、人才”于一体的科技成果“新商超”。在这里,上百项涵盖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被精心制作成彩色的卡片,每张卡片都印有条形码。手机一扫,专利技术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事实上,“科技成果超市”并非龙岗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孤例。2024年7月,深圳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落地龙岗,以“线上撮合+线下服务”模式打造高品质政产学研用平台,推动实现科技成果、科研团队、技术需求、政策服务等多类型、多层次的资源汇聚,助力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只要打开线上工研院官网,‘我有成果’‘我有需求’的入口一目了然。科研单位找市场、找资金,中小企业找技术、找场景,都很方便。”深圳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不断刷新的技术需求、科技成果、项目总数等数据,是龙岗创新搭建科技成果供需之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聂朦
编辑:张星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