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7 09:32:32
他曾认为“那些强权者也是人,也是我们的同类”,他们滥用强权是不自觉的谬误与不幸,这都是旧社会和旧思想给他们的遗害。
2万多名党员、近30万名革命群众惨死于敌人血腥的屠刀之下,血淋淋的事实终于教毛主席看清“没有枪杆子,就没有人民政权!”
痛定思痛,在革命危急关头,毛主席首举工农大旗,于1927年9月9日,在湘赣边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从此走上了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军事生涯。
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毛主席把参加起义的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分三路向平江、湘江、萍江进发。
在行进过程中,毛主席看着浩浩汤汤的起义部队,诗兴大发,即兴作了一首诗《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较毛主席发表的其他诗词来说,的确算不得精品。但这首诗在中国革命,以及毛主席人生经历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这首诗是毛主席诗词生涯中的第一首军旅诗词,这首诗所记录的秋收起义战争是毛主席直接领导发动的第一次军事斗争行动。
秋收起义是毛主席奋斗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次起义后,毛主席正式从一个文人书生转变为了用枪杆子改写中国历史的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家和战略家。
这首词在毛主席创作生涯中也具有分水岭的意义,从这首词开始,毛主席的诗词不再是单纯的摹景抒情,而是频繁出现战争、战斗类的字眼。诗词成为了毛主席亲历战争的真实写照,成为了他讴歌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
我们再来看这首词,语言近乎白话,一目了然,但其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具有重大意义,暗含了艰难环境下,毛主席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我们的军队叫工农革命军,它的旗号是镰刀与斧头。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因此国民党军队依旧沿用了南昌起义中“国民革命军”的军名。而我党则破天荒的使用了“工农革命军”的番号,从此工农阶级有了由自己兄弟组成的,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子弟兵!
起义军军旗是由红色为底色,以黄色五角星为背景,印有斧子与镰刀的旗帜。这个旗帜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众所周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起义的首要前提。就在起义前夕,还有党内人士对国民党还存在幻想的情况,还有人想举着国民党的旗帜发动起义。
毛主席当机立断,力排众议,掐灭了最后一丝幻想,推翻了国民党的旗子,建立起了工农军队的大旗。这才有了人民的工农革命军,这才有了新的旗号“镰刀斧头旗”,从此唤起工农千百万,斧头劈出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工农革命、斧头镰刀”这简单的八个字,具有不朽的意义!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一句列出了行军的地点、方向。起义军途径江西庐山一带不停留,要向湖南直接进发。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这一句交代了起义的原因。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农民个个同心协力打击地主。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秋收时节本该是一派祥和的丰收景象,但天上却愁云密布。地主压迫太重,阶级矛盾已经不断激化,武装暴动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比胜利还具有深远的意义。
纵观神州大地当时的形势,国共相差悬殊,但共产党却拥有足以抵挡千军万马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敢于寻找新的出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走通向胜利曙光的正确道路。
今天的我们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不怕犯错,勇于改正,敢为人先,守好红色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