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49:56
人们往往会对同一件事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见解和立场。
就拿读书来举例吧,古人对读书既推崇备至,又万般不屑。当觉得读书好的时候,他们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高”字,让读书变成这世上最伟大最高尚的事情,当然,言下之意也是最有出息的事情。
但是当人们对读书不屑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把读书人贬得连屠夫都不如,还有更狠的一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就是读书人。
都说中文是博大精深,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所表达的内涵就有可能截然相反,很多名言名句,也经常被人恶搞曲解,甚至还有些人故意断章取义,久而久之,就会让这些误解的词句积非成是。
就如“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一样,经常被用来佐证“读书无用论”,也经常被不爱读书学习的人当作借口,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并非想传递这种贬低读书的消极思想。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代读书人黄景仁的一首诗,黄景仁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人,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写下了一首《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翻译过来,就是讲一个读书人觉得前路渺茫,在深夜里独自感慨自己的落魄,对喜欢的女孩子不敢追求,却反被说成是负心人,十个人当中有九个对他白眼相向,让他觉得自己真是个毫无用处的读书人。但是牢骚发完以后,他又转念一想,自己可不能让这些丧气话一语成谶,连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子都会发出声音来,就算没人欣赏,我也要做自己的听众!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上半句,是“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人在落魄的时候,十个人当中会有九个看他不起,这就是世俗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现实。这句话的作者黄景仁,是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十年寒窗苦读,却迟迟未能考上功名,心中满是失望和苦涩,旁人又不懂他的理想抱负。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黄景仁才发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牢骚和感慨,这实际上只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少年用来自嘲的气话,当他气消了之后,又从这样的丧气话当中走了出来,回归到“春鸟秋虫自作声”的自我勉励中来。
读书无用,或者读书不好,这种发牢骚式的言论其实也不止黄景仁的这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苏轼曾有诗云“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他甚至抱怨说人生的忧愁苦难都是从识字开始的,所以只要能认识自己的姓名就行了,听起来像是劝告世人千万别读书!
还有苏轼之后的陆游,陆游也曾感慨“此身合是诗人未”:读了这么多书,难道这辈子就活该只是做一个诗人吗?您看,这些都是饱读诗书很有才华的人所说的气话,看上去都是说读书没什么用,实际上说的都是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