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8 09:03:01
—01—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安史之乱之后的杜甫四处漂泊,这一年他正流寓夔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前面四句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后面四句借景顺势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此诗意涵之丰富,格律之严整,慷慨激昂、动人心弦,历来被称为千古第一律,可谓实至名归。
在这首诗中年老多病的杜甫有忧国忧民的情志,有半生漂泊的愁苦,有晚境凄凉的哀感。
这种痛苦是如此深入骨髓、刻骨铭心,可以直接抵达内心深处,成为生命中不可抹去的缺憾。
—02—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黄鹤山上。
首句怀古,点出楼名的来历,叹昔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次句叹今,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满满的人去楼空之感,流露出自己此时落寞的情怀。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此时此刻归兮之情油然而生。鹦鹉洲这个地方又充满萧杀之地,触目惊心。
伫立楼头,举首北望,乡关何处,“归思难收”,以“愁”字作结,乡思无尽,进退维谷,欲罢不能。
什乎?知音何在?前途维艰;隐乎?满腹经纶,岂甘沦落!千种思绪犹如江上烟波迷茫无尽。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这简直是一幅全息画卷。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03—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商隐追忆逝去华年所作的一曲人生哀歌,是他最负盛名的诗作。
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意境朦胧优美,富于象征暗示色彩,蕴含深意。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郁结苦闷,其诗深情苦意,感人至深。他将自己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成一系列的象征性图景,这些图景内涵抽象、朦胧,形象丰富、鲜明,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首联以“锦瑟”起兴,引起诗人对华年往事的追怀。
锦瑟,犹言宝瑟,美瑟。五十弦,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音节繁富,一是喻往事纷繁。
而一音一节都足以勾起诗人对盛年往事的种种追忆和遐想。
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像庄周那样,李商隐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
他又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
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
它发生的当时诗人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结合李商隐坎坷人生,一生不得志的经历,此诗写得感人至深、扑朔迷离,哀婉异常。
—04—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上。
三山:在今江苏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故名。
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长江中。
上面说到李白对崔颢的《黄鹤楼》心生佩服,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来比较,模仿痕迹很重,引起后人争论不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杯黄土。
李白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秋。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中过客。唯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
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
—05—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丞相祠堂:指武侯祠,在今四川成都南郊。锦官城:又称锦城,是成都的别称。
在古代咏怀诸葛亮的作品中,感人最深的当推杜甫这首《蜀相》。它是诗人饱经忧患后的咏怀古迹之作。
安史之乱前,杜甫困顿长安十年。安史之乱发生,他先是携家逃难,后是陷于敌围。
至德二年虽逃出虎口,旋又因疏救宰相房触怒肃宗,乾元元年受牵连贬官。翠年夏因饥谨弃官,西行陇上,流寓秦州、同谷。寒冬腊月,自同谷赴蜀,岁末抵达成都。
诸葛亮是诗人素所景仰的历史人物,随着社会的沧桑巨变救国平天下成为当务之急的时候,诸葛亮在杜甫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蜀道沿途有三国蜀汉的古迹,到处流传着诸葛亮的传说,从而激起了诗人渴望瞻仰诸葛亮祠堂的心愿。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刘备定夺天下,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首联写远望水相祠堂所见。笔法为自问自答,点明水相祠堂的所在地。
次联写近看祠堂景物,笔法是借景抒情。第三联借事抒情,写祠主诸葛亮的功绩和为人。
末联是诗人对诸葛亮人生结局的感叹:诸葛亮六出祁山,志在统一,可惜壮志未酬,身死五丈原,令后世志士仁人不禁泪洒衣襟。
诸葛亮一生的才智、功业、德操,也是杜甫自身政治理想的写照。
末联吐露出千古志士仁人惺惺相惜的心声,感人至深。
—06—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东风无力:表示已是暮春时节。
相见机会本就难得,分别时就更加难分难舍、苦在心头,就好像是身处暮春无力的东风中、面对凋残的百花。而当情蚕丝,蜡炬变成灰才滴干似泪的蜡油。
早晨照镜时忧愁那日益花白的头发,夜晚低吟时月光寒冷心境凄惨,那落寂的心境和浓重的思念又怎能握过。
诗尾自我安慰的方法,作者说好在此去蓬山没有多少道路,青鸟传书会经常去探看你,以这种美好的期望来解释现实中无法长相厮守的苦闷。
此诗描写离别相思之苦,堪称千古绝唱。
一对情人难舍难分柔肠寸断的离别情景和两人别后的相思。
一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真是道尽离别之痛,似乎诗人的情绪一下子被这两句所倒空。
诗人又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真挚的思念和终生不渝的别离之恨全都涌入诗人的笔端,令人惊叹,不由得你不为之而动情,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
—07—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客居夔州。
当时蜀中军阀混战不止,吐蕃也不断入寇,诗人漂泊无依,暂时在那荒僻的山城落脚。
时令到了寒冬,冬天就越来越短,长夜漫漫,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一夜未眠。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此时又传来荒野中无数人家的恸哭,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便本来就不平静的心激起了更多的波澜。
在这荒僻的地方,竟然也能一闻战伐,千家恸哭必定是战祸之惨。
一贯忧国忧民的杜甫,此时心忧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昔日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而自己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世上再无知音了。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这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朝廷早已把他忘却了,雄心壮志尽付东流。
寂寥就寂寥,随它去吧,愤慨之极而又故作旷达,比起呜呼大叫,他更令心痛。
—08—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诗开头两句写村居环境的幽美。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就有一种恬淡闲适的意境。
古人的与鸥鹭为友,在古诗词中总是和人的退隐回归大自然相联系的。
花径不扫,可见登门来访者稀,蓬门常闭,很少与人往还,又加以“市远”,说明地处偏僻幽静。
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客人的到来,今天才打开。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客人。
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这诗里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微躯此外更何求”就如他自己在《江村》所说的,对于长期漂泊的杜甫而言,这样清欢的生活已经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了。
—0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河南:指黄河以南。 河北:指黄河以北。
剑外:原指剑门关以南,又称剑南,这里指今四川地区。
蓟北: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一带。巴峡:指今重庆巴县的江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东。襄阳:属今湖北襄樊,杜甫祖居之地。
洛阳:今河南洛阳,杜甫曾安家于此。
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大悲剧,人民的大灾难。安禄山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反于范阳,南下攻占河北道诸郡。
不久,河南道诸郡亦多入魔掌,两京不保。肃宗时虽然收复长安,安禄山、史思明相继为其子所杀,但河南、河北大片国土仍被贼酋史朝义所控制。
经过多年苦战,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军收复东京及汴、郑等州。
广德元年(763)史朝义自缢而死,盘据河南、河北的叛军纷纷投降。
三月,喜讯传到剑外(蜀中)梓州(今四川三台),有强烈爱国心的杜甫以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写了这首欢乐之诗。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诗人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杜甫一向以沉郁的形象示人,今天是开心的一改常态,一改风格。
先是刻画自己和自己亲人的情态。如乍闻喜讯自己流出了欢喜之泪;妻子的愁容一扫而光;
狂喜得打破生活常规,书也看不下去了;想纵情高歌,饮酒庆祝,然后趁大好春光东出三峡,回到河南故乡去。
二是选用响亮的韵脚,配合跌宕流走的格律,给人以优美的欢快感,令人读了之后都为他们感到欢喜的心情跃然纸上。
—10—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诗人和友人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全诗感情深垫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
作者深深惋惜自己羁官秘阁,不能与所爱者常相竞夕欢聚,而一听到晨鼓声就得走马应差,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身不由己的去应酬无聊的校书生涯。
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最后的结尾,将爱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飘蓬的慨叹有机融合,大为深化了诗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象他的一些功于比兴寄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的意味,流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逆反心理。
—11—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的诗篇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意。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诗人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王维在恩师张九龄下台之后,进入了半官半隐状态,多半生活在宋之问留下的别墅里。
这首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自己隐退后闲适生活。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
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
最后一联王维妙用两个典故: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
二是《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
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
他先用清淡的水墨描绘了他所居山庄作为背景,抓住农家烧火送饭这样的生活细节,描写了一种舒缓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颇有田家怡然自乐的风味。
最后用两典,正反结合,隐约透出了自己向往归耕隐逸的淡泊心志。
—12—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西汉时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秋,刘长卿因事贬南巴(今广东茂名)尉,途经长沙,访贾谊宅,写下这首吊古伤今的七律。
诗写得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刘长卿诗风的典型代表。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此诗名为吊古,实乃伤今,妙处在于把贾谊吊屈原、诗人吊贾谊熔为一体,形成强烈的共振,从而造成仁人志士心心相通,万古同悲的浩荡气势,语言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13—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西楼:指江苏苏州西门的观风楼。
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
李儋,字元锡,时任殿中侍御史,是韦的诗交好友。前一年,诗人以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曾与李逢别。李又托人存问,并表示要来滁探亲,韦即以此诗寄赠相邀。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治邑还有灾民,诗人感到愧领俸钱。
听说你们想来此,探访诗人这个已经上了岁数的老人: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这首七律,直叙其事,直抒胸臆。前联写去年花里逢别,光阴荏苒,如今又到了花开时节,在欣然的回忆思念中,透零出一种淡淡的感慨。
颔、颈二联则从反面落笔,春光虽好,无奈世难料,自己却春愁难遣,集中写别后一年茫然的世事和自己苦闷矛看的心态。
这一年是国家的多事之秋,头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泄叛1德宗仓惶出逃,直到寄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韦应物得不到长安方面的确切消息,心情焦急。在自己治下的滁州,因为种种原因,人民以安居家园而流亡他乡,呈现一种不安动荡的局面。自己作为一的最高行政长官,对改变这种局面,虽有心却无力。
面对这样的时,纵然又是姹紫嫣红的美好季节,心境却是茫然的、惆怅的,情绪低沉而黯淡,哪有心绪去寻求消遣,唯只有独自关在房中睡闷头觉而己。
在对国家和个人前途都感到茫然的愁闷中,加之身体多病,就屡萌发急流勇退,归耕田里的念头。
但当看到“邑有流亡”人民不安的现实,对“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京师叛乱寄诸弟》的诗人,上不能纾君上之急,下不能护治下之民,领着朝廷的俸禄而未能尽责,感到深深惭愧,好象又难以决然地辞官而去,陷入一种矛盾的苦恼中。
这苦恼企求排解,就急于向朋友倾诉。人在苦恼中,往往渴望友情的慰勉。
正惟如此,末联便写出对好友存问的感激和亟盼他早日到来的真诚的邀请。
“西楼望月几回圆”,在淡雅含蓄中表达了真挚急切的希望,意味绵长、不失为篇中佳句。
—1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百越:也指粤,指今五岭以南广东、广西一带。
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革新派的另外七位主要成员也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历经十年的痛苦生涯,他与另外被贬的四司马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奉诏进京,谁知又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漳、汀、封、连五州为刺史。
这种一贬再贬的政治打击,使得作者愁肠百结,悲愤难抑。
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诗人的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像百结九转的愁肠。
诗人和其他几个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回忆起昔日在京聚首之欢,眼下隔绝于蛮荒五州之悲的无限感慨,心情就更加沉痛了。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目抑。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15—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贞元十八年(802),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韦丛(字蕙丛)为妻。
七年后,即元和四年七月韦氏去世。
时元正在监察御史分务车台任上,他含着眼泪写下了三首真情意切、感人肺腑的28悼亡诗。
这是元稹所作的三首悼亡诗《遣悲怀》的第二首。
前一首如果说是由昔思今——从昔日共度艰辛岁月的情景想到“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那么这一首却是由今抚昔——从眼前的种种遗物寄托、抒发对亡妻的哀思。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相成梦,出现送钱给事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克”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真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16—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户,指贫穷人家。绮罗:丝织品。此指富贵人家妇女的华丽服饰。
这首咏贫女诗,除首句着意言贫外,并没有从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充分展示其贫,也没有从家庭陈设的环境描写中衬托渲染其贫,而是以贫女的内心独白方式,紧紧围绕良媒难托、良缘难结的终身问题。
展示贫女难为世俗所容、难迎世俗所尚的主客观矛盾,既自矜自重又自怨自伤地抒发了她那为人作嫁的苦恨难抑的幽愤。
她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这虽然是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
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
全诗对贫女形象的刻划,不呆板地紧追贫字着墨,而是围绕由贫而生的“难”字,以独自口吻,直抒心曲:
从孤贫之难引出托媒之难;由托媒之难,道出合世之难,迎俗之难;由此二难归结为良缘难结,苦恨难压。
而这些层次井然的意旨又脉络清晰地交织在梳妆打扮和针指女红这两宗与古代妇女最为贴近的生活形象中。
从梳妆引出画眉,从画眉引出十指,从十指引出针巧,从针巧结为“为人作嫁”。
而“为人作嫁”又与开篇揭意了贫士怀才不遇的“牢愁抑塞之怀”
构思的圆通,犹如回文织锦。针指的精巧,堪称天衣无缝。
—17—
《赠阙下裴舍人》
【唐】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阙下:就是宫阙之下,借指朝廷。舍人:中书舍人的简称。
上林:即上林苑。此指唐宫苑。春城:此指京都长安。
长乐:汉宫名,在长安城西北处。此指唐宫。
早春二月,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天的气氛!紫禁城中充满春意,拂晓时,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荫。
长乐宫的钟敲响,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
那曾是玄宗皇帝发祥之地的龙池,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虽然上面有和暖的太阳,但仍然无法使诗人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彻底消散。
但是仰望天空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说明诗人还是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十年来,使人不断向朝廷进献上文赋,只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
到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们,诗人心中难免会感到惭愧。
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
献诗给在朝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舍人给予荐引。
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
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18—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十年事:指安史之乱,从天宝十四年(755)至至德二年(765),正好十年。
一枝:典出《庄子·逍遥游》:“鹏鹑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这里指自己勉强进入严武幕,只为目前的生计。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诗人想想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飘泊流离的愁闷。
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
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自己辗转流离苦闷。
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19—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开篇,高适便叹息道: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少府是指县尉。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诗人所期盼的。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廷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
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鸣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
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回。大可不必悲观,也不必消极。
—20—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仙游观:故址在今河南登封嵩山下。仙台:指仙游观前的祭坛。
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山色空蒙,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
近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日丹丘。这是一首游览题咏的诗。
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仙游观内外远近景物。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
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
诗的最后两句写作者游览道观的感想:何必再去寻找方外之地,人世间本来就有这样的仙境!
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全诗声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